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27
0
IT 管理

30天 Copilot 企業實戰:助你・助理・代理,從工具到工作流的升級系列 第 27

Day 27 - 從孤島到生態系: 淺談 A2A (Agent2Agent) 的概念演進與實踐策略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1006/20141298gQE8dga4I6.png

隨著 AI Agent 在企業中的應用日趨普及,單一 Agent 的能力極限逐漸浮現。真正的商業價值往往需要跨越多個系統與部門的協作才能實現,今天會探討 A2A (Agent-to-Agent) 協議如何應對此挑戰,並從概念演進、核心價值到平台實踐,提供一個務實的分析框架。

本日的內容會盡量用比較直觀的概念敘述,然後關於這個協議實際上還有非常多的定義與深層涵義

AI 團隊的成長故事 (成熟度演進)

想像一下,你的公司想用 AI 員工(Agent)來讓工作更有效率,這條路通常會怎麼走呢?

這不是官方定義,但幾乎所有公司都會經歷類似的階段:

Level 0:只會聽指令的菜鳥

就像一個只會照著 SOP 文件回答問題的新人,你問一句他答一句然後完全不懂得變通,早期的聊天機器人或小助理就是這樣。

Level 1:懂點舉一反三的專家

AI 員工變聰明了點,能理解你的意思甚至是給你一些建議,但它的專業領域很窄,就像一個只懂財務的會計,你問他銷售問題他就當機了。

Level 2:各自為政的超強部門

公司裡出現了好幾個厲害的 AI 團隊,例如「財務 AI 部門」和「客服 AI 部門」,他們在自己的部門裡合作無間,效率超高。但問題是財務部和客服部之間語言不通,沒辦法合作然後潛在形成了「智慧孤島」。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1006/20141298udFbYCrRoM.png

Level 3:硬湊起來的跨部門專案

公司發現真正重要的大專案(比如分析客戶投訴如何影響營收),需要財務、客服、銷售的 AI 一起合作,為了讓他們溝通,工程師只好為這個專案特製複雜的溝通規則 (客製化程式碼)。

這種方法又貴又累,而且只要有一個環節出錯,整個專案就可能崩潰。

Level 4:用通用語言溝通的夢幻團隊

大家終於意識到,與其為每個專案都搞一套臨時的溝通方法,不如發明一種所有 AI 都懂的「世界通用語言」,這就是 A2A 協議登場的時刻。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1006/20141298Mxe1b5bRoH.png

解決方案:A2A - AI 世界的通用語言和社交禮儀

A2A 不是一個軟體,而是一套由 Google 在 2025 年發布的公開「行為準則」,目的是讓不同公司和不同平台開發的 AI 員工都能順暢溝通。

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修正:
A2A 不是靠一個「中央總機」來轉接所有 AI 的電話,而是讓 AI 們可以直接**「點對點」互相打電話**,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架構。

它是怎麼運作的?

  • AI 的數位名片 (Agent Card)
    每個 AI 都有一個公開的「名片」,放在網路上的標準位置,這張名片用 JSON 格式寫著:「我是誰、我會做什麼 (技能清單)、我的聯絡方式 (網址)、以及跟我說話需要什麼憑證」。

  • 直接通話 (點對點通訊)
    當一個 AI 需要幫助時,它會去讀取其他 AI 的名片,找到合適的幫手,然後直接透過網路 (HTTPS) 跟對方聯繫,不需要經過中間人。

  • 企業級的保全系統
    為了確保通話安全,這套準則整合了業界標準的安全機制,就像公司門禁卡 (OAuth 2.0)、秘密握手信號 (mTLS) 和訪客通行證 (API Keys),確保只有授權的 AI 才能溝通。

AI 之間用「通用語言」可以聊些什麼?

A2A 定義了幾種標準的對話模式:

  • 交辦任務 (Task Delegation)

白話文: 「這件事我不會,名片上說你會,你來做吧!」

客服 AI 發現客戶想退款,但自己沒權限,於是它查了名片簿,找到財務 AI,用標準格式把「處理退款」這個任務交給它。

  • 同步情報 (Context Synchronization)

白話文: 「關於 XXX 專案,目前進度是這樣,同步一下。」

在一個需要好幾天的大專案裡,所有參與的 AI 會不斷互相「傳紙條」,確保大家對專案的關鍵進度、參數都理解一致,避免有人搞不清楚狀況。

  • 回報成果 (Result Exchange)

白話文: 「你交辦的事我做完了,結果在這。」

任務完成後,AI 會用一個標準的「報告格式」把結果交回來,不管成功、失敗或出錯,格式都一樣,方便接收方進行後續處理。

這帶來什麼根本性的改變?

A2A 的核心思想是:從「為每個合作專案特製翻譯機」,轉向「大家都來學通用語言」。

這不代表你要把你現有的 AI 員工全部換掉,A2A 就像一個外掛的「溝通模組」,可以讓新舊 AI 員工在不改變自己核心工作習慣的前提下,學會如何與外界合作。

A2A 和另一個叫 MCP 的東西是什麼關係?

你可以這樣理解:

  • A2A: 處理 AI 與 AI 之間的溝通問題(同事之間的合作)。
  • MCP: 處理 AI 與工具之間的溝通問題(同事如何使用 Excel 或計算機)。

兩者互補構成了一個完整的 AI 協作生態系,在實際應用只要需要跨部門、跨公司合作時,就必須使用 A2A 這個「官方語言」。

如何在 Copilot Studio 中實踐 Agent 協作

在 Copilot Studio 平台中,A2A 的概念被具象化為兩種核心協作模式,分別是建立子代理人 (Child Agents)與連接現有代理人 (Connected Agents)。理解這兩種模式的適用場景與權衡,是設計可執行方案的關鍵。

以下內容的 延伸參考資源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1006/20141298IDfP8NVqgm.png

何時該使用「子代理人 (Child Agents)」?— 內部職能的模組化

核心概念:一個存在於主代理人內部的輕量級 Agent,如同主代理人的一個私有功能模組。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1006/20141298woULBeUOuI.png

適用時機:

  • 當整個解決方案由單一或緊密合作的團隊開發與管理。
  • 當目的是將一個大型 Agent 的內部邏輯拆分為幾個定義清晰、職責單一的子單元,以降低主體的複雜度。
  • 當這些子單元不需要獨立的驗證、設定或部署流程。
  • 權衡考量: 這種模式的優點是開發單純、管理集中,但犧牲了該功能模組的獨立性與跨主體的複用性。

潛在場景:

  • 多功能 HR Onboarding Agent:主 Agent 負責引導流程,內部包含處理「IT 設備申請」、「人資文件簽署」和「公司政策問答」的子代理人,各司其職,讓主 Agent 的邏輯保持簡潔。
  • 訂單處理 Agent:面向客戶的主 Agent 在收到訂單後,調用內部的「庫存查詢」、「物流安排」與「金流處理」子代理人,完成一系列內部操作。

何時該使用「連接現有代理人 (Connected Agents)」?— 跨邊界的服務整合

核心概念:一個完全獨立、功能齊全的 Agent,與主代理人是平等的服務消費關係。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1006/201412988MwA29pqX3.png

適用時機:

  • 當不同的 Agent 由不同的團隊獨立開發與維護。
  • 當被連接的 Agent 是一個需要被多個其他 Agent 重複利用的「共享服務」。
  • 當各 Agent 必須擁有各自獨立的驗證、安全策略與部署生命週期 (ALM)。
  • 權衡考量:此模式賦予了各團隊最大的自主性與技術彈性,但也帶來了跨團隊溝通、版本協調與服務治理的額外管理成本。

潛在場景:

  • 企業級智慧中樞:由法務團隊維護的「合規審查 Agent」或財務團隊維護的「預算審批 Agent」,可以被各部門的業務 Agent(如行銷、採購)連接並調用,以確保流程標準化。
  • 整合外部數據源 Agent:一個市場分析 Agent,可連接到由數據工程團隊在 Microsoft Fabric 上維護的「銷售數據代理人」,以獲取權威、即時的數據分析結果,實現關注點分離。

子代理人 (Child Agents) 的實戰展示

展示場景為多功能 HR Onboarding Agent:主 Agent 負責引導流程,內部包含處理「IT 設備申請」、「人資文件簽署」和「公司政策問答」的子代理人,各司其職,讓主 Agent 的邏輯保持簡潔。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1006/20141298IpsDqs0DUR.png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1006/20141298wbQxOMN2eL.png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1006/20141298Lc66sRm6m7.png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1006/20141298BAqPiqeTFx.png

另外連接現有代理人 (Connected Agents) 在未來有機會的話再分享,然後建議可以先從 child agents 感受一下多個 Agents 的溝通過程

結論:從協議的起點,大膽假設、細心驗證

透過這種「邊實驗、邊優化」的方式,不僅能逐步驗證 A2A 思維在實際場景中的價值,也能為未來更大規模的 Agent 協作奠定可靠基礎,這正是從協議出發、以實踐驗證假設的真正意義。

整體來看A2A 協議以及它在 Copilot Studio 等平台上的實踐,為愈趨複雜的 Agent 協作提供了一套清晰且具體的架構指引。

不論是透過「子代理人」將內部功能模組化,或是藉由「連接代理人」整合跨團隊的共享服務,其核心目標始終一致:提升開發效率、降低系統耦合度,並讓 AI 應用的設計更具彈性與可維護性。

同時也要意識到,A2A 協議仍在持續發展與演進之中,與其急著構建完整的代理體系,不如先回到自身的工作脈絡,盤點並梳理現有的工作流程,找出那些最能受益於自動化或協作的環節。再利用 Copilot Studio 這類工具,先行嘗試建立小型、快速驗證的最小可行概念(MVP),以實際實驗的方式逐步累積經驗。

這樣的循序策略在不斷測試與調整的過程中,逐步理解 A2A 思維在現實場景中的價值,也為未來更大規模的 Agent 協作奠定穩固基礎。

從協議出發以實踐驗證假設,這正是讓 AI 協作走向成熟的關鍵。


上一篇
Day 26 - 從 Copilot Studio Full Experience 淺談大型語言模型戰國時代與未來的應用場景
系列文
30天 Copilot 企業實戰:助你・助理・代理,從工具到工作流的升級27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